建筑工程业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发布:2009-08-18 14:52:41作者: 不详浏览量:2193
建筑工程行业未来的增长确定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凸显,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改善。受政策性支持、面临较大增长空间的子行业如铁路建设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尤其值得关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葛洲坝和中铁二局的市值之和占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市值的82%以上,而这四家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速预计都将达到30%以上,将带动整个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下行凸显行业增长
作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市场规模,现在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是“过热”而是“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前景显得相对乐观。
首先,在消费仍未有效启动和外围经济下滑导致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保持稳定。其次,除了国家主导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外,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建设规划规模也有增无减,且目标宏大。随着国家主干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建设的推进,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高潮也将随之展开。而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信贷资金显然基本不受货币政策从紧的约束。
企业微利困境正在改善
据统计,1993年~2007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基本维持在1.2%~3%的水平,行业利润增速波动较大,但自1997年之后维持了大致向上的趋势,可以认为1997年是建筑业盈利增长的拐点。1999年之后,整体行业的利润增速大致维持在25%以上水平,显著高于行业的总产值增速,产值利润率一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显示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中。
另外,市场可能更加担忧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相对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现在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这无疑进一步减轻了公司的业绩提升压力。
汇总2002年来6家建筑业典型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变动情况,波动区间介于8%~12%之间,具体到个体,毛利率大致维持一个很小的波动范围,甚至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出现了小幅提升,而原材料成本在企业营业成本的占比一直稳步上升。从主要建筑用材水泥和钢材的价格波动情况来看,几家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并未呈现一致的变化。其原因包括:首先,众多建筑企业积极开展基于上下游一体经营的多元化业务,一定程度平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毛利的影响;其次,建筑企业具有一定的消化和转移成本上涨的能力,比如采用开口或半开口合同,让业主分担成本上涨压力;再者,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可使企业锁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通过加强采购管理也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海外业务占比的上升也对毛利率的提升有所贡献。企业在毛利率的控制和提升方面可依赖主观能动性挖掘,这在建筑央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得益于业务转型的努力,企业的微利困境将在稳定中逐步改善。
关注铁建和水电建设子行业
首先,铁路建设市场值得持续关注。根据国务院通过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铁道部正在组织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列入一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除国家主导的铁路投资计划外,区域性网络建设高潮也将随之展开,此轮铁路大规模投资建设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或许将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市场可能担心铁路建设“十一五”计划能否如期完成,这种担忧是毫无必要的,2006年和2007年的铁路建设投资完成情况均低于预期目标,这可能并非建设资金短缺所致,实际情况更有可能是因为单凭依赖传统铁路施工企业而导致的施工能力不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铁道部逐步放开铁路建设市场管制其实是基于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考虑,而非单方面为了提高议价能力,也正如此,从2007年8月招标的哈大客运专线开始,重点规划线路的建设已相继引入各家建筑央企,截至葛洲坝9月2日公告其与中铁四局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承建武汉至宜昌铁路工程HYZQ—6标,6家基础设施建设央企已全部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另外,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在能源供应面临紧张和国家节能减耗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水力发电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随之带来的水电建设大发展非常值得期待。“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高潮时期,以五大发电公司、三峡开发总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为主导的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大渡河和黄河上游流域的多项重点水电站将相继开工兴建,此外还有一大批小水电资源正待开发。至于水利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628亿元,其中,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的总投资为2000多亿元,各省市也开始加快对江堤、湖堤、海堤和老水库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