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2-05-23 15:54:23作者: 浏览量:10519
以“求职博客”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立刻跳出数十万个相关网页。强国博客的编辑隋芳告诉记者,在该博客上注册并拥有自己求职博客的会员约有5000人,目前正以每月500至1000名的速度递增。而中国教育在线于2004年底开通求职博客,经过2005年一年的发展和升级,目前求职博客有近3万用户。据了解,开设求职博客的大部分是学生,也有不少专业技术人员。
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个名为“水禾的天空”的求职博客。建此博客的女大学生显然动了不少脑筋:照片和文字个性十足;求职宣言言辞恳切;个人的学习经历、实践经验、求职意向等都通过“教育背景”、“辉煌瞬间”等板块得到了充分展示。精心制作的求职博客为她赢得不少人气,目前点击率已经超过了8万次。
逾半用人单位不买账
求职博客能否真正成为找工作的“利器”?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全国407家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57%的用人单位选择不看求职者的博客。
“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看求职者博客”,是这些用人单位拒看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光从成百甚至上千封简历中筛选合适的人选就要耗费大量精力,根本没时间也没有必要去浏览求职者的博客。
不过,求职博客也并非毫无用处。调查显示,当求职者应聘一些层次较高、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时,用人单位会选择去看求职者博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警惕求职不成反被骗
与其他博客不同,为了让用人单位能在第一时间注意并联络到自己,求职者唯恐自己在求职博客上的个人信息不够详细,姓名、身高、体重、毕业院校、专业、联系电话等应有尽有,一些人还把自己的家庭地址也放了进去。
今年毕业于洛阳大学的一位姓张的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开出求职博客后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公司在南方某城市,希望他去工作。而当小张表示自己去过那座城市,并追问公司详细地址时,对方立刻挂断了电话。最后,小张还是通过最传统的方式——人才市场找到了工作。而另一位开设了求职博客的求职者小应的遭遇也很典型:有人打电话给他,说是公司经理看了他的求职博客,有意录用他,但要他先往一个账户里打入所谓的押金。
这样的结果,恐怕是很多求职者始料未及的。有关人士因此提醒广大求职者要提高警惕,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不要把家庭住址和电话等私人信息在求职博客中公布;应聘之前,应多向老师、同学、朋友等熟人咨询,确定没有危险以后再行动。
上一篇:女士应聘前台交押金后变成坐台
下一篇:宁波市散装水泥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