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水泥“预拌”承担着节能减排的神圣使命

发布:2010-02-02 14:44:21作者: 不详浏览量:2047

    在目前这个钢筋水泥建筑世界中,水泥作为建筑材料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先行和基础的使命。而水泥的“预拌”使用,却承担着建筑施工从高碳建筑到低碳建筑的神圣使命。它是从使用环节入手,通过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来推动建筑向低碳节能转换,把人们带进低碳建筑时代,这不仅是现代文明生产和低碳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立方米。据悉,今后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达16~20亿平方米,到2020年我国新增建筑面积将会达到200多亿立方米,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20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碳排放总量和对能源的消耗也将会继续增加。在此情况下,到2020年实现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难度不小。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最初的“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状态也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等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导致建筑能耗也随之不断上升,可能会成为未来20年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增长点。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由此来看,如果新建建筑能够遵循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又能够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从简单的混凝土和砂浆集中“预拌”和墙体保温功能开始,仅仅集中“预拌”和保温节能这一点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的中国而言,所取得的节能效果则也不容小觑,这将不仅有助于缓解目前我国自身发展的碳排放瓶颈问题,对于我国建筑向低碳方向转化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水泥的“现拌”使用,属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生产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
  水泥的“现拌”使用,是指袋装水泥从生产企业出厂后用包装形式装、卸、储、运、进入建筑工地现场拆包,并在建设工地用对水泥和沙石料进行人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施工全过程。由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机具还没有广泛使用,物流配送技术、施工机具、配套材料、施工工艺还有待提高。因此,每年还有大量的袋装水泥,通过“现拌”进入建筑工地,而在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造成严重的粉尘排放环境污染,特别是在流通和使用环节所造成的污染和浪费相对水泥的散装“预拌”产品尤为严重。据预测2009年我国的水泥产量创记录的达到了16.5亿吨,散装水泥产量预计达到9亿吨左右,散装率达到55%左右。如按照09年水泥产量减去散装水泥产量,还有7.5亿吨包装水泥,按每吨袋装水泥用包装袋21只计算,共耗用158亿只袋子,若全部用传统的牛皮袋加工,则需消耗优质木材248万立方米、耗煤585万吨、烧碱1.73万吨、电力54亿千瓦、棉纱3万吨。于此同时,一方面制造包装纸需要消耗1.13亿吨水,造纸废液还会造成要重污染;另一方面,用水泥“现拌”使用,包装水泥的运输、装卸、拆包、搅拌、施工的使用过程,造成而人拉肩扛,粉尘飞扬,不仅会给施工现场带来环境污染还会产生大量破包,按照测定的标准计算,7.5亿吨袋装水泥比相同数目的水泥“预拌”产品多向大气排放312万吨粉尘,若全部使用塑编复合袋包装除消耗112吨石油资源外,还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说,09年全国大约还有7.5亿吨的水泥是通过“现场搅拌”成混凝土和砂浆进行使用的,不仅造成能源、资源大量浪费,还严重破坏自然环境,这与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极不协调。
  二、水泥的“预拌“使用,已成为推动建筑业向低碳节能转换的有效途径
  水泥的“预拌”使用,指的是不用包装袋的散装水泥,直接通过具有专用器具的车船进行出厂、运输、储存、集中到搅拌站,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用电脑控制、科学配方进行标准化生产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并用专用的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罐车运送到施工工地,然后用泵车打到施工的建筑物体上的全机械化施工方式。水泥的“预拌”使用过程是先进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业蓬勃发展,传统的袋装水泥已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需要,只有通过集中供应散装水泥、工厂化生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才能适应和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的需要,商务部、建设部等部门在03年和07年,不失时机分别提出在全国中小城市和部分城市启动了限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工作,从使用环节入手,将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扩大散装水泥“预拌”使用,推动建筑业向低碳节能转换的有效途径。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其心,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目的。水泥“预拌”使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水泥“现拌”使用方式相比,散装水泥的“预拌”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反复使用专用容器,节约包装袋和减少水泥在流通过程中损耗,来达到节省包装费用和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在使用过程还可以通过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把分散的粗放型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传统生产方式,集中起来实现集约型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现代生产方式来带动固体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甚至在流通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发展培育现代物流的新产业加快构建与我国水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采用高效的现代物流技术,进一步降低从水泥生产到使用领域的物流成本。从而使水泥的发展成功的转变为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三、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在建筑业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水泥的“预拌”使用是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的新方向,也是散装水泥的升级产品和延伸产业,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是实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又好又快健康、协调、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创新散装水泥的科学发展理念,转变水泥和建筑产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专业化、散装化、低碳化有效突途径。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和建筑业向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既可节省能源和资源消耗,又可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散装水泥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强调了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 
  2.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用袋装水泥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不仅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于纸袋的破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粉尘污染,而且在使用中由于不断拆袋,造成5%的残留,严重污染城市坏境,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使用散装水泥发展预拌混凝土就可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大大降低噪音污染和减少粉尘排放,改善周边施工环境。因此,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城市提升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减少建筑施工粉尘排放,确保作业环境达标,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环境保护将产生巨大的正效应。
  3、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有利于节约资源。(1)发展散装水泥可节约大量资源。即可节约水泥塑编包装袋;又可减少生产、流通、贮存、使用全过程中水泥损耗。(2)发展预拌混凝土,采用工厂化生产,使用早强减水剂等外加剂技术,每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中配比水泥用量可减少80公斤,折节省水泥生产原材料等资源消耗80公斤以上;每立方米预拌混凝土综合利用粉煤灰80-100公斤。(3)发展预拌砂浆,每吨可节省水泥43公斤水泥、石灰34公斤、黄砂50公斤。(4)从节省水泥折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按生产1吨水泥需消耗1吨石灰石)计算,每万吨散装水泥节省石灰石360吨,每万吨预拌混和砂浆节省石灰1230吨。(5)发展预拌混凝土(砂浆),能利用尾矿废石、钢渣、矿渣等固体废物制成人工砂,可节省天然砂资源,为工业废弃物利用找到新途径。如果国内工程建设全面应用预拌砂浆,将直接拉动我国水泥散装率8-10个百分点,还能解决水泥成本制约的难题。因此,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总目标,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水泥“预拌”使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保证工程质量。预拌混凝土和砂浆是一种极具现代意义的生产方式,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工艺方面,其核心是真正实现了生产过程集约化、产品定制化、运作市场化。混凝土和砂浆都属于复杂的、多相的、非匀质的复合建筑材料,原材料本身品质的波动性决定了在简单而多变的生产环境中,采取小型的、分散的生产与供应方式必然导致产品质量稳定性低,可靠性差,成为影响工程质量和市场效率的一个“元凶”。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的问世,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建筑混凝土和砂浆现场拌制的生产方式的至命弱点:如人工计量误差大,极易产生质量波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原材料质量难以控制,无法满足不同用途的性能;现场搅拌产生的粉尘、噪音对周边环境污染大;影响建筑功效,埋下事故隐患祸根;另一方面,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又展示出特有的优势:(1)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有保证;(2)产品种类众多,规格齐全,能满足工程的不同需求;(3)可消化工业废渣和建筑废弃物,创建循环经济模式;(4)砂浆性能可通过添加剂的加入来调节,适应性强;(5)和易性好,方便砌筑、抹灰和泵送,显著提高施工效率;(6)便于运输与储存,减少材料损失与浪费;(7)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文明施工。所以说,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不仅仅带来施工技术的进步,更体现出节约水泥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文明施工,是一种又好又快的生产方式。
  四、努力变我国建筑耗能大国,为建筑节能强国
  目前我国建筑形式以多层和高层为多,建筑结构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由于墙面平整度差,抹灰量大,除现浇需要大量混凝土,还需要大量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建筑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混凝土用量和墙体砌筑及地面抹灰砂浆用量大。据统计,我国年混凝土用量已达到40亿立方米,砂浆用量也超过10亿吨以上,混凝土和砂浆已成为我国建筑市场上的主角。但是,我国的散装量散装率从总体上看仍很低,依然没有摘掉水泥“现拌”使用大国的帽子,作为散装水泥延伸产业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量和使用率则更低。08年全国预拌混凝土实际产量6.78亿立方米,占全国混凝土用量的0.000017%;预拌砂浆实际产量416万吨,占全国年砂浆用量的0.0042 %,而水泥的“预拌”使用承担着建筑施工从高碳建筑到低碳建筑的光荣使命。
  从我国建筑能耗看,每建1平方米房屋需要消耗:土地0.80~0.83平方米、钢材55~60公斤、能源0.2~0.3吨标煤、混凝土0.20~0.23立方米、墙砖0.15~0.17立方米、co2排放0.75~0.80吨。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平均房屋竣工面积20亿平方米,约消耗6亿吨标煤,占社会总能耗的30%。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由27.6%上升到33%以上,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未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用更加有效的建筑材料以达到减少热量散失、节约能源的目的。而水泥的“预拌”使用恰恰正是建筑节能的一项最有效措施。
  由于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技术特性决定了建筑业必然是钢材、水泥、平板玻璃、木材等物质资源的直接消耗大户。就能源消耗来讲,建筑耗能和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猛虎,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住建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房屋面积16~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因此,建筑业转变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建筑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规划设计、建材、建筑机械、建筑施工、拆除等各环节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规划设计方面,要考虑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高度和谐,提高建筑物生命周期,尽可能减少土地和其它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设计出建造和使用阶段都达到节能要求的绿色建筑。建材工业方面,要大力发展保温、节能、可回收建材,发展建筑钢结构。建筑机械工业要研制节能高效、一机多用的施工设备。施工企业要在满足功能、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依靠先进技术降低材料、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回收利用施工中产生的碎砖块、混凝土、砂浆等废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在建筑物报废拆除阶段,采用人机混合拆除方式,尽量保持材料的完整,使其能够被再利用,并在原址利用废弃物加工粗骨料、再生混凝土等低等级建材。
  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到2010年,节约1.01亿吨标准煤,减排4亿多吨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到2010年,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要完成上述建筑节能目标,就必须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从我国基本国情考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角度,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室内外的健康舒适环境。
  1、加快水泥“预拌”使用步伐,实现低碳绿色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而水泥的“预拌”使用,可以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作掺和料(混合材),抵消工业废渣对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有效地减轻了环境负荷。如果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如对环境负荷最重的三种工业废渣粉工业城市灰、煤矸石、矿渣分别进行热活化、化学活化、机械力活化,使其潜在的水硬性处在极致的介稳状态,成为活化掺和料(混合材),则可以使水泥混凝土生产发挥人类文明生产的“清道夫”作用。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改善环境,极大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加大水泥的“预拌”使用力度,实现低碳生态建筑。低碳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预拌砂浆可以全部使用人工机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对产品品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人工机制砂石就是将一些矿山开采下来的下脚料或水泥厂尾矿废弃的石灰石,或建筑垃圾、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达到预拌砂浆生产所需的粒度要求。这样既可以利废,又可以减少环境破坏,同时预拌砂浆作为墙体材料的一种能够成为在节能降耗行动中的“好帮手”,其文明的施工方式表现出绿色生态施工的特性,而特种保温砂浆则因其保温、防水、防潮、隔热的的特性体现了建材中节能降耗的优势,因而作为作为第三大耗能产业——建筑业,预拌砂浆作为墙体必备材料所表现出的节能降耗效果是十分惊人。完全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3、加大水泥“预拌”使用,实现低碳可持续建筑。低碳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水泥“预拌”使用,主要通过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来实现低碳可持续建筑,减少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污染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现场搅拌造成的噪音、粉尘汗水等,还有浇灌施工的噪声等。减少施工噪音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商品混凝土、减少现场搅拌、改进施工工艺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搜索
收缩